本會創設之由來   監督黃錦安

(本會第三十一屆年刊)

 

自明末以來,海禁初開,粵人接受西洋文化最先,遠涉重洋亦早,我五邑僑民,為數不少,僑領亦多,對於家鄉觀念,社會建設,深為著力。國家觀念,刻不忘懷,此種德性,尤值欽佩。及至公元一八四二年,香港開埠,邑人來斯經營,比別處人士來此為多 。回溯當時香港,荒置海隅,原為漁樵之地,民多漁魚,幾經變亂,國人多來此隱居,嗣後或經營工商事業,各自謀生會均持「自掃門前雪」之觀念,鮮有團體之組織,即有之,中華會館為最早 。及至一九一零年,本港工商業,日見發達,邑人相率來此經營,並比往年為多。鄉音無改,隔閡良多,實有關乎團體組織力弱,因是先進之士,慼然憂之,廼有組織五邑會之倡議 ,為人所嘉尚,其間奔走經營,四方聯絡,端賴創辦人趙公子常,林公德安,吳公暢享,黃公泉洲,方公衍,梁公龍,陳公日昇,楊公來,林公善勤,陳公德潤,歐公儂,鍾公達生,關公發,黃公煥堂,何公心如,馮公良諸君等,努力有方,終底於成,租會址於柏街,命名為五邑維持工商總公會 。終於民國五年,呈准華民政務司核准備案,旋在江門北街,設有五邑歸僑招待所,頗獲時譽。嗣因香港海員發生工潮,會務無形停頓,幾告解體。幸獲先進之士,解囊輸助, 及收銀員黃聰由省回港,由黃聰協同馮公懷,岑公良元各同寅等,率渡難關,遷會址於上海街,復集資開辦義學。會務益形進展,會員人數亦多,廼倡議置會址即今之會址是也,其荷會員捐款,同人樂助,會基得以堅固,錦安緬懷前賢締造之艱難,以迄於茲,景仰之心,無時或已。庸詎知好景不常,因辦三益日會,預算失籌,遂成破產之局面,集會還按款,得自陳君瑞林,向岑公元良及會員等借助之力,終未能贖回樓業。降至第十七屆,錦安忝充會長,受命於艱危之秋,贖產之舉,不得不及早圖之,廼開辦証票及月會,幸獲成就,卒將會產贖回,恢復舊觀,至十八、十九兩屆,仍推錦安蟬聯。計凡三屆會長,撫躬自問,雖未奏膚功,然亦可稍慰私心於萬一。回憶錦安自在第二屆入會,由第三屆充任職員以來,三十年矣,耿耿於心,為桑梓服務,一切功過,固不介懷,亦不應自我記載,今當年刊之印行,屬於為文,廼以文題「本會之由來」故畧述如前耳。

尚有進者:在第二十屆改為理監事制,鄧公北泉為理事長,會務正期蒸蒸日上,不料日本南侵,香港淪陷,幸獲梁錦堂、鄭慶才、張星如君等維持有力,以至復員,至足欽敬,恢復會務,鄧君北泉為復員後,首任理事長,任滿力辭,譚君國光繼之,任滿又復力辭。二君出錢出力,為會服務,誠有足式,辱荷同人錯愛,再推錦安接長理事長。不欲再作馮婦,又難拂眾意,袛得勉而為之,至第廿九屆,確以精力所關,决不蟬聯,公推伍君尚信繼之,蟬聯迄今。會務日以進展,私心快慰,將見本會前途,光明遠大,意中事也,况購置會產,經已初期工作完成,擴大義學課堂,行將實現,且以鄧公北泉協助有方,現又發起舉辦贈醫施藥,福利會員。益形關切,倘我同人,同心協力,凡百建設,不啻迎刃而解也,當馨香以祝之。茲以年刊付梓,有關會務概況,已如諸同寅之報導,今畧述本會之由來,以供我會員及邑僑之參攷,尚希梓里先進,明以教之,則幸甚。

 

本會理事會制度

        一九一零年,本港工商業日見發達,五邑僑胞相率來港經營,惟需要各自謀生之下,故多持「自掃門前雪」的觀念,團體組織力意識薄弱,本會先進之仕深以為憂,遂有組織「五邑會」之構思,其間創辦者趙常等諸君,不辭勞苦,四方奔走,終在1916年租會址於柏街,創立「五邑維持工商總公會」,即本會的前身,以團結鄉親。至1921年,本會正式成立,命名為「五邑工商總會」,理事會每年一屆,為會服務。至1932年,本會自置會址於砵蘭街,並開始集資開辦義學。但於1945年,日軍南侵,香港淪陷,文件散失,故待1948年末,香港光復後,於1949年向香港政府補回註冊文件。本會在1953年,理事會改為兩年一屆,並於1954年以「香港五邑工商總會」之名稱,重新向政府註冊,並於1961年遷址到山東街69號,即現今會址。2021年,即本會自1921年創立以來的100周年,亦是自1953年兩年一屆的理事會制度下的第35屆,特舉辦百年慶典,以作紀念。

 

 

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10.39